所谓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”,从前咱们一直宣传氯化钾大合同该签了、快签了,一是出于保春耕的需要,二也是有意适当压制价格涨势,但变数来袭,可以说在这次氯化钾大合同谈判中我方已立于不败之地,早签、晚签更加“自由”了。
什么是变数?
据统计,时至3月中旬我国氯化钾常规港存量已经降至约150万吨。这个数字远远少于前四年同期约243万吨的平均值,恰巧与国储总量相当。所以正常来讲的话,港口上已经没有多少可售的氯化钾了。
当然上面所说的肯定不是所谓的“东方不败的变数”。我们再来看钾肥市场的另一个表现:中肥网数据显示近日国内氯化钾价格小幅回落,除东北市场外其余市场的价格基本已落回涨之前水平,东北市场的价格,包括60%大红颗粒,也在逐渐回落中。
常规港存量降到了如此低的地步,氯化钾的价格不但没有再涨,反而逐渐回归,这意味着什么呢?固然有着大合同将签订、成本要大落方面的担忧,但是大家都知道供需决定价格,其根本应该是春季需求在大体上已经得到了满足。所以两者结合才是笔者真正要说的:虽然“弹药”所剩不多,但我们也成功度过了用肥安全的“危险期”。
我们的底气有多大?
春季还未彻底结束,春夏或又相连,“危险期”过去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?虽然说未必,但也差不多。
首先,如果到了关键时刻,150万吨的国储毕竟也是现货,按照近几年第二季度港口进口钾月均不到60万吨的消耗速度来看,还可以坚持两个多月;其次,目前保税仓库里还有着超过200万吨的氯化钾,对于外商而言这些货物再转口的成本不容忽视,况且周边市场的价格也并不高,所以一旦新大合同签订这些货物可迅速转化为可供应量;第三,青海氯化钾大厂的产运情况良好,目前没有减产迹象;第四,前期由于中方大合同迟迟不能签订,加重了现货市场的观望气氛,价格持续走低,眼下严重的社会公共事件席卷全球,需求再受打击,国际供应商的压力再度增加,亟需与中国签订大合同来稳固市场。
之前如果大合同早签,也许中方出于需求安全的考虑而适当做出让步,签大单或适当接受一个“高价”;现在由于形势的变化,如果大合同再早签,那么只能是外商同意我们给出的低价了。按照国际现货市场价格以及行情趋势,这个价格应该不会高于220美元到岸。
还会有变数吗?
变数还是会有的,那就是大合同晚签,晚到我们真正要“弹尽粮绝”的时候。或许外商破罐子破摔,咬牙和我们死磕到底,或许社会公共事件严重到影响生产、影响海运,总之我们毕竟还是有着50%依赖进口的,这个底气还上升不到霸气,大概到了下半年如果大合同还不签订,价格走势是不是还是大幅向下就很难说了。而在这之前,国内价格就会有大幅拉高的可能。
如果不够晚,那么大合同的价格只能更低,这个对于一直以来的降价预期就不算是变数了。不过国内的现货量其实还是比较紧张的,所以一旦确定大合同会适当延后,那么当国内需求再度释放的时候价格走势或许会出现波动,只不过类似近期的表现,这种波动由于仍被大合同的低价预期所压制,就不太可能是大幅度的、长期的。况且边贸进口一直还在继续,或许届时还会成为市场焦点。
总而言之在价格、数量、利益、安全之间找到最合适的那个点实属不易,我们只需坚持用肥安全第一、利益安全第二,合理价格第一、洼地价格第二的原则。盼望着新的大合同还是在不久后签订!